各种世界大学排行榜层出不穷 专家:莫让排名遮望眼
发布时间:2017-04-01 14:11 发布作者:中国阳光升学网 浏览量:
近日,2017全球最佳大学排名正式出炉,中国共有110所高校上榜。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进入前100名,表现抢眼。此后不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学科评价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综合办学实力和学科竞争力稳步上升,有27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50个学科入选世界准一流学科。
这还只是近日出炉的众多大学排行榜中的两个。此前,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最新版相继公布,中国高校均有不俗表现。
一时间,国内各高校纷纷在其官网转发排行名次,“晒排行”似乎成了一种流行。但这也引来质疑:中国大学排名攀升如此之快,是不是虚高?排行榜对大学办学是利是弊?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和使用排名体系?
中国大学排名是不是虚高
“厉害了!‘X’大冲进世界前200名!”“不得了!原来你就在‘世一大’(世界一流大学)!”前不久,江苏某重点高校学生李洋的手机就被刚发布的USNews排行榜刷了屏:“隔三岔五就要来一波,只要名次好,学校里所有的公众号都恨不得做一遍,‘喜气洋洋’的感觉。”
如今的大学排行榜五花八门,究竟哪个最具影响力?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影响力和认同度较高的大学排名有4个,分别是USNews全球最佳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晒排名”之余,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质疑。“中国大学排名突飞猛进,不会是虚高吧?”一位高校教师告诉记者。也有人向记者提出,可能存在个别商业机构看准中国高教市场的巨大潜力,从而调整指标体系助中国大学上位。
“世界公认的排名在衡量一个大学发展时,基本上都要涵盖最主要的一些核心指标:科研、教学、就业、国际化、产业合作等。”QS全球教育集团中国总监张巘表示,上述4家排名经过长期发展才确立了今天的影响力,没必要为了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调整指标,损毁在全球其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如果指标调整,一定是根据大学、学科发展需要,全球所有大学都会受到影响,而不仅仅影响一个国家。”
她给出这样一个案例:2015年,根据世界最大学术论文数据库Scopus过去5年对全球5大学科群发文引用量的统计:自然科学占比27%,工程和技术占17%,社科和管理学占6%,仅有14%的大学学生学习的医学生命科学占49%,高达30%学生攻读的人文艺术仅占1%。为鼓励高校均衡发展各学科群,在广泛征求全球顶尖专家的意见后,QS世界大学排名把5大学科群对一个大学“师均论文发表引用数的贡献”指标占比,基本均衡调整到各占20%左右,有利于原发文量不高的人文艺术、社科管理和工程技术类学科群的发展。
“这对不同国家,不同特色大学排名有不同影响。比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以社科人文为特色的世界顶级学府,但此前其综合排名一直因为论文发表引用受学科限制影响,排名较低。调整后其QS世界大学排名由2014年的71名上升至2015年的35名,成为世界100强大学中该年排名变化最大的学校。”张巘说。
看重排名对大学办学是利是弊
由于指标体系不同,世界四大知名排行榜上的高校排名也各有不同。在最新发布的2017全球最佳大学工科排名中,清华摘得冠军;而在此前的2016ARWU世界大学工科领域排名中,清华位列第4。但记者发现,乐此不疲的“晒排名”中,国内一些高校往往选择其排行名次较高的排行榜对外宣传,不少高校以“如何提高大学国际排名”为题开讲座、设论坛,甚至有高校直言排名为其下一步建设“两个一流”指明了调整方向。对同一所学校在不同榜单上的排名差异,到底该怎样看待?
“各大排行指标体系都有缺陷,如QS占比40%的‘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被认为主观性较强,是对学校人缘的考验;泰晤士的‘论文引用率’占32.5%,被认为不利于那些不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大学;ARWU过多依赖国际奖项和偏爱理工科;还曾有高校通过造假学生的SAT/ACT分数提高其在USNews上的排名等。”麦可思相关研究专家指出。
因此,国内高校对排行榜缺乏思考的“急切”与“欢欣”招来不少“炮火”。
“‘世界一流’本就是个模糊概念。把全球大学排名、学科排名与其联系起来过于简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奇感慨,目前“一些高校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大学管理者往往只从政府部门检查的项目、专业认证、学科评估、大学排名等视角制定本校绩效考核指标。在严格的绩效考评控制和国家引智政策的资源支持下,排名上涨速度很快是可能的,但这是否具有真正的学术价值和可持续性,亟待反思和研究。”
“现在的论文统计都是按照作者署名机构进行的,为了排名上升,就出现了买论文、买学者、买名声的情况,攻关之风、挖人之风、合并之风盛行,很多买来的论文作者或教授并不在本机构工作,并不能真正提高本校和本国的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能力,更不能切实服务国家需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袁振国直言大学排名存在明显的论文导向、综合导向和规模导向,“按照排名指标,要想名次上升,大学规模越大越好、人数越多越好,人多产量多啊。虽然某些指标也注意到了避免简单以多取胜的弊端,设置了人员比,但体量大仍然是有利于排名的。大学不是越大越好,学校的边际效益最大化才是确定办学规模的标准。如果不认真研究不同类型大学规模的边际效益,而是盲目扩大规模,增加研究生招生人数,追求论文‘GDP’,则违背了大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势必强化大学发展的趋同倾向,导致诸多不良后果。”
采访中,还有不少一线教师认为,过于重视排行指标导致不少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大学排行大多重视科研,这倒逼教师满脑子想的是发文章、被引率,哪有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放在和学生的互动上?”一位不愿具名的青年教师说。
倚重排名作决策风险大
警惕!别让“晒排名”成为一种狂欢——采访中,这成为不少专家学者的共识。
袁振国认为,大学排名本身并无所谓风险,注重排名甚至根据排名进行决策才有风险,依据大学排名名次进行决策的程度越高则风险越大。行榜泛滥对大学发展是有危害的,但对社会了解大学有一定的作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认为,对大学而言,要关注排行榜但不要过分:“关注是你可以通过排名了解社会需求和评价,对照不同排行指标体系分析发展短板;不过分是指要有操守和追求,专注于育人和大学精神建设,不被排名牵着走。”
“当我们把具有市场属性的排行榜与大学的自评、院校认证与专业认证机构的认证结果结合起来审视高校质量的时候,应该能够从更多的方位认识和评价高校质量,看到单一的评估或认证结果没有办法呈现的一些内涵特质,这才是排行榜的意义所在。”李奇说。
而作为排行榜的“出品方”,张巘也建议,对待排名要理性客观:“可以把大学排名看作一面镜子,从不同角度审视学校发展状况,找到与其他同类大学的差距,整体规划、取长补短。”
更多>>高校资讯
- 05/23宁夏:关于查询2024年普通高
- 05/23江苏: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体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现实与未
- 05/17职业规划中的误区与对策
- 05/17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
- 05/17从兴趣出发,规划未来职业
- 05/17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奠定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四大步骤
更多>>招生政策
- 12/04教育部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
- 12/04事关招生入学,教育部出手
- 12/0494所!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招
- 12/04合肥市中小学招生政策发布
- 12/04徐汇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常
- 12/04贵州:关于做好2025年高职院
- 12/04523所高校招收退役大学生士
- 12/04北大、清华等523所高校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