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八省联考后如何复习?一线老师这样建议
发布时间:2021-03-04 13:50 发布作者:中国阳光升学网 浏览量:
八省联考已结束,接下来如何进行新高考复习备考,来看看重庆市部分一线教师给的建议↓↓↓
语文
学会捕捉关键词,
不能一味煽情或只挖掘深度而无情绪的激荡
其作文题目是给材料作文,如下: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对联考作文题进行了点评,认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70年的时空、历久弥新,并对考生如何作文提出建议:
本次新高考八省联考采用的是“新材料题型”。凝练丰富的材料呈现,突破了命题作文对考生思维的拘囿;主题的明确“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等,回避了材料作文的泛主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70年的时空、历久弥新,此次作文材料关联个人与国家,民族与世界。让考试铭记历史,迎接挑战,方能厚植国家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这则材料让我们想起了一首老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它就是抗美援朝时,中华儿女的精神写照。考生在作文中可以思考下述问题: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的当代价值?现在和未来,国际和国内面临什么挑战?如何以抗美援朝精神去应对挑战?抗美援朝精神在当代社会应如何培育?
一、捕捉关键词,凸显民族的铮铮风骨与血性
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捕捉关键词。诸如国家安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万众一心、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世界和平等,通过这些关键词,领悟材料中蕴含的抗美援朝精神以及对世界和平的捍卫。抓住这些关键词,考生写作就有了主旨。
材料中一组组显赫的数据——“290余万志愿军将士”“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30多万名英雄功臣”等,揭示了战争的血腥,历史的疤痕。一位美国大兵回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就像原木一样在行动,一批批冲上来,一批批倒下;又一批批冲上来,又一批批倒下……这种血性让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这些数据是要告诉我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之下,举国上下,凝聚成一股绳,才能拼来山河无恙。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种民族性的舍身忘我的壮举,这种群体性的保家卫国的精神,这种凝聚力、向心力、团结力,是考生写作落笔于迎接现实挑战中要提及的。中华民族这只沉睡的雄狮呼啸着、呐喊着,用自己的激情与生命,捍卫自己的主权,呼唤世界的和平。
二、投身火热现实,镌刻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
考生在审题时,可以联系2020年以来举国严阵以待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找到这个切入点,写作大致不会偏题。要落脚在抗美援朝精神上,落笔在迎接现实挑战上。“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一样的世界上回响着一样的呼唤,一样的是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举国筹谋物资,全国一心,自觉居家隔离阻断病毒传播,无数医疗队奔赴疫情重灾区前线,这中间也有很多数据,足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抗美援朝精神一脉相承而来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面对民族困境时的民族凝聚力、行动力。
今天,我们的现实仍然是河入峡谷、风过隘口,尤须以精神对决、用意志较量。“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在现实火热,时代紧要之时,唯有团结一致的精神,才能冲破险阻、闯关夺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材料中要求考生“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那么写作中就要有思考与感受,不能一味煽情而浮在思考的表面,也不能一味挖掘深度而无情绪的激荡。只有感性与理性交融的文章,才能令人眼前一亮。
回望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壮阔历史,正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浴血奋战,“拼来山河无恙”,激情燃烧的岁月孕育和凝结了抗美援朝精神与时代精神。这种精神不是隔岸的观望者,而是投身风雷激荡的拼搏者;这种精神不是冰冷的评判者,而是踌躇壮志的践行者;这种精神不是岁月静好的闲适者,而是舍身忘我的奉献者。
数学
强调“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此次数学试题尤其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关键能力’的培养。”重庆一中数学教师邹发明称,本次数学卷依旧传承“在知识交汇处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重要命题思想。学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一是辩证认识本次适应性测试,认真研究自己后期复习的关键得分增长点,认真研究常考考点与题型。二是重视常见类型问题的不时“回头看”,力争会的问题“会而对,对而全”,注重按问题或方法“类型化”整理自己的笔记与考试题,做到无“死角”清算与巩固。
基础较好的学生,一方面要重视各个章节的选填题训练。另一方面,在巩固好三角与向量、数列、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等中档解答题的基础上,重视解析几何、导数与不等式等难点章节。此外,对于立体几何试题后移、概率统计试题后移、数学建模问题、开放性问题等的植入都要有一定的备考准备。
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归纳出常考小题的基础题、中档题的章节与题型,以及选择填空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重点针对三角与向量、数列、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等中档解答题的训练与复习归纳。
另外,要提高计算正确率。不能因一时的失利就给自己妄下结论,也不要因一时考得好得意忘形。
英语
夯实基础提高思维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从此次试卷命题角度来看,更注重考查语篇和逻辑,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从语言素材看,文本难度适中,语言地道,话题涉猎面广,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从知识考查的范围来看,本次考试既注重基础知又考察运用能力,同时还涉及人文背景知识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学生备考复习阶段,重庆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马婧建议:
1.学生注重书写。作文分值由25分变为40分,考生应注重自己的卷面书写,否则会在这一块拉大分差。
2.定时训练。阅读仍然是四篇,去掉改错而增加了读后续写。因此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进而提高速度的同时,定期进行定时训练(含作文),增强时间把控能力。
3.专题训练。考后对自己的英语学科进行分析,梳理出薄弱板块,然后在设定的一段时间内对此板块进行专门的训练,并总结归纳技巧和知识点。
4.突击作文。读后续写作为新题型,考生应从“读-练-析-背”几个方面进行准备。一是学会解读文本挖掘线索厘清逻辑,二是多写多练,三是找老师分析点评找同学相互学习,四是多背多积累,如积累心理、动作、神态、环境的描写语句,学习并优化自己的句式结构,多背诵优秀范文。
5.最后,万变不离其宗,考生注重夯实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注重技巧和平时训练,调整好心态。
物理
重视模型在解题过程中的功能
“本次物理试题基础知识下沉,关注科学素养,注意甄别综合能力。”重庆外国语学校物理教师李熙凯称,一是侧重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综合考察。控制了难度,关注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本卷考察了描述电、磁场的物理量、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学生既较易于上手,又是高中物理学中的主线知识,对引导后续复习方向,稳定应试心态具有积极作用。
李熙凯提到,解决物理问题时核心环节通常包括一下几点:1.将题目文字条件、图表信息翻译成物理条件和物理模型;2.用方程或图像表述物理模型;3.解方程(组)得答案;4.论证答案合理性等环节。本卷均有所涉及,考察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建模能力,是物理学科的核心能力。本卷将压轴题设计为一道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问题。重点考察了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能力。
针对学生接下来的复习和备考,李熙凯建议,紧扣最新的课程标准,重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关键实验和习题中的经典模型,以“中档题”为主进行复习。
关注近期与物理有关的热点问题:如我国对月球和火星的探测;核能的利用等,抽象出其中的物理模型和临界条件,早做准备。
进一步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之外,还要有意识的训练将常见模型和实际情景建立关联的能力。做到熟悉的模型,要熟练掌握;陌生的模型,能转化成熟悉的模型。模型与实际情景间能紧密关联。
规范的书写,是正确答题的基础。特别在书写解答题时,一定要画准受力分析图或过程分析图。写清对象、过程、规律、答案四个要素。挑战高分的同学,要适度加强建模能力的训练。从细处着手,保持稳健的心态。
历史
增强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认真研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全面贯彻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精神,明确历史学科的功能定位、考查目标和考查要求。”重庆一中历史教师谢宏强认为,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历史学科考试已经实现由“知识能力立意”的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评价转变。历史试题的考查直接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乃至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的综合输出。
其次,谢宏强认为,复习备考中应该重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典型试题及说明”和“教学与评价案例”,注重试题设计的新要求、新视角与新的呈现方式,加强对新情境的挖掘和运用,增强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徐奉先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中指出,历史科试题的情境按照素材可以分为4类:
1.学习情境,指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问题。
2.生活情境,指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包括长辈的回忆、影视剧、名胜古迹中的问题等。
3.社会情境,指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包括社会风俗的来源、国际争端中的历史背景问题等。
4.学术情境,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包括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
历史学科的试题情境是学科前沿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历史科试题的情境对历史教学具有引导意义,是历史科评价的必要依据和重要标准。复习过程中要引入不同类型的情景材料,提高学生对新材料新情景的解读能力。
其三,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打开历史视野,加强知识的网格化、体系化与历史思维的逻辑化,加强从大时段、全空间视角考察与认识历史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综合输出能力训练,强化学生在新材料新情景背景下综合化、自主化运用历史术语答案的能力。
此外,强化对新题型的训练,如组合选择题、不同类型开放性试题。
化学
避免盲目刷题,规范答题书写
“化学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通过真实情景,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践行核心素养。”重庆外国语学校化学教师何佑伟分析。
后期复习中,何佑伟建议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课程标准,重视回扣教材。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熟练掌握教材出现的实验模型和典型习题。二是进行专题复习,建立思维模型。如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有机物参与的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三是精做高考真题,避免“题海”战术。以往年真题为素材,仔细揣摩其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避免盲目刷题。四是适当定时练习,规范答题习惯,对“套路”问题,可适当进行储备。
地理
通过“图文表”的深入解读考查学生综合思维
重庆一中地理教师吴文成称,本次试题通过全面的“图、文、表”素材引导考生进行综合思维应用、考查考生学科综合方法和综合能力。
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吴文成建议:要关注具体的地方地理现实,结合时政热点,以具体的案例来承载学科的高远立意。要构建起跨知识点、跨章节、跨册、跨版本的完整知识结构体系,做到无死角和盲点。还要根据《新课标》和《地理教材》全体系梳理各个知识点,在一定量的试题训练过程中,总结地理试题的命题规律(如方向、技法、设问等),提高应考能力(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思想政治
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养成解题反思习惯
重庆一中思想政治教师王刚认为,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首先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内在本质联系,在试题训练中探究答题思路和答案逻辑,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项突破。其次,要养成解题反思习惯,通过反思达到领会知识、畅通思路、提高悟性、突破创新的高阶思维目标。此外,要进一步明确答题的几个关键过程:输入—加工—输出,即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结合设问,调用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对材料进行整合加工;运用学科术语对答案进行阐述。
生物
以核心概念为中心,构建基础知识网
语文
学会捕捉关键词,
不能一味煽情或只挖掘深度而无情绪的激荡
其作文题目是给材料作文,如下: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对联考作文题进行了点评,认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70年的时空、历久弥新,并对考生如何作文提出建议:
本次新高考八省联考采用的是“新材料题型”。凝练丰富的材料呈现,突破了命题作文对考生思维的拘囿;主题的明确“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等,回避了材料作文的泛主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70年的时空、历久弥新,此次作文材料关联个人与国家,民族与世界。让考试铭记历史,迎接挑战,方能厚植国家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这则材料让我们想起了一首老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它就是抗美援朝时,中华儿女的精神写照。考生在作文中可以思考下述问题: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的当代价值?现在和未来,国际和国内面临什么挑战?如何以抗美援朝精神去应对挑战?抗美援朝精神在当代社会应如何培育?
一、捕捉关键词,凸显民族的铮铮风骨与血性
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捕捉关键词。诸如国家安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万众一心、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世界和平等,通过这些关键词,领悟材料中蕴含的抗美援朝精神以及对世界和平的捍卫。抓住这些关键词,考生写作就有了主旨。
材料中一组组显赫的数据——“290余万志愿军将士”“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30多万名英雄功臣”等,揭示了战争的血腥,历史的疤痕。一位美国大兵回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就像原木一样在行动,一批批冲上来,一批批倒下;又一批批冲上来,又一批批倒下……这种血性让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这些数据是要告诉我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之下,举国上下,凝聚成一股绳,才能拼来山河无恙。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种民族性的舍身忘我的壮举,这种群体性的保家卫国的精神,这种凝聚力、向心力、团结力,是考生写作落笔于迎接现实挑战中要提及的。中华民族这只沉睡的雄狮呼啸着、呐喊着,用自己的激情与生命,捍卫自己的主权,呼唤世界的和平。
二、投身火热现实,镌刻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
考生在审题时,可以联系2020年以来举国严阵以待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找到这个切入点,写作大致不会偏题。要落脚在抗美援朝精神上,落笔在迎接现实挑战上。“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一样的世界上回响着一样的呼唤,一样的是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举国筹谋物资,全国一心,自觉居家隔离阻断病毒传播,无数医疗队奔赴疫情重灾区前线,这中间也有很多数据,足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抗美援朝精神一脉相承而来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面对民族困境时的民族凝聚力、行动力。
今天,我们的现实仍然是河入峡谷、风过隘口,尤须以精神对决、用意志较量。“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在现实火热,时代紧要之时,唯有团结一致的精神,才能冲破险阻、闯关夺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材料中要求考生“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那么写作中就要有思考与感受,不能一味煽情而浮在思考的表面,也不能一味挖掘深度而无情绪的激荡。只有感性与理性交融的文章,才能令人眼前一亮。
回望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壮阔历史,正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浴血奋战,“拼来山河无恙”,激情燃烧的岁月孕育和凝结了抗美援朝精神与时代精神。这种精神不是隔岸的观望者,而是投身风雷激荡的拼搏者;这种精神不是冰冷的评判者,而是踌躇壮志的践行者;这种精神不是岁月静好的闲适者,而是舍身忘我的奉献者。
数学
强调“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此次数学试题尤其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关键能力’的培养。”重庆一中数学教师邹发明称,本次数学卷依旧传承“在知识交汇处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重要命题思想。学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一是辩证认识本次适应性测试,认真研究自己后期复习的关键得分增长点,认真研究常考考点与题型。二是重视常见类型问题的不时“回头看”,力争会的问题“会而对,对而全”,注重按问题或方法“类型化”整理自己的笔记与考试题,做到无“死角”清算与巩固。
基础较好的学生,一方面要重视各个章节的选填题训练。另一方面,在巩固好三角与向量、数列、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等中档解答题的基础上,重视解析几何、导数与不等式等难点章节。此外,对于立体几何试题后移、概率统计试题后移、数学建模问题、开放性问题等的植入都要有一定的备考准备。
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归纳出常考小题的基础题、中档题的章节与题型,以及选择填空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重点针对三角与向量、数列、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等中档解答题的训练与复习归纳。
另外,要提高计算正确率。不能因一时的失利就给自己妄下结论,也不要因一时考得好得意忘形。
英语
夯实基础提高思维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从此次试卷命题角度来看,更注重考查语篇和逻辑,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从语言素材看,文本难度适中,语言地道,话题涉猎面广,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从知识考查的范围来看,本次考试既注重基础知又考察运用能力,同时还涉及人文背景知识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学生备考复习阶段,重庆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马婧建议:
1.学生注重书写。作文分值由25分变为40分,考生应注重自己的卷面书写,否则会在这一块拉大分差。
2.定时训练。阅读仍然是四篇,去掉改错而增加了读后续写。因此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进而提高速度的同时,定期进行定时训练(含作文),增强时间把控能力。
3.专题训练。考后对自己的英语学科进行分析,梳理出薄弱板块,然后在设定的一段时间内对此板块进行专门的训练,并总结归纳技巧和知识点。
4.突击作文。读后续写作为新题型,考生应从“读-练-析-背”几个方面进行准备。一是学会解读文本挖掘线索厘清逻辑,二是多写多练,三是找老师分析点评找同学相互学习,四是多背多积累,如积累心理、动作、神态、环境的描写语句,学习并优化自己的句式结构,多背诵优秀范文。
5.最后,万变不离其宗,考生注重夯实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注重技巧和平时训练,调整好心态。
物理
重视模型在解题过程中的功能
“本次物理试题基础知识下沉,关注科学素养,注意甄别综合能力。”重庆外国语学校物理教师李熙凯称,一是侧重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综合考察。控制了难度,关注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本卷考察了描述电、磁场的物理量、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学生既较易于上手,又是高中物理学中的主线知识,对引导后续复习方向,稳定应试心态具有积极作用。
李熙凯提到,解决物理问题时核心环节通常包括一下几点:1.将题目文字条件、图表信息翻译成物理条件和物理模型;2.用方程或图像表述物理模型;3.解方程(组)得答案;4.论证答案合理性等环节。本卷均有所涉及,考察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建模能力,是物理学科的核心能力。本卷将压轴题设计为一道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问题。重点考察了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能力。
针对学生接下来的复习和备考,李熙凯建议,紧扣最新的课程标准,重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关键实验和习题中的经典模型,以“中档题”为主进行复习。
关注近期与物理有关的热点问题:如我国对月球和火星的探测;核能的利用等,抽象出其中的物理模型和临界条件,早做准备。
进一步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之外,还要有意识的训练将常见模型和实际情景建立关联的能力。做到熟悉的模型,要熟练掌握;陌生的模型,能转化成熟悉的模型。模型与实际情景间能紧密关联。
规范的书写,是正确答题的基础。特别在书写解答题时,一定要画准受力分析图或过程分析图。写清对象、过程、规律、答案四个要素。挑战高分的同学,要适度加强建模能力的训练。从细处着手,保持稳健的心态。
历史
增强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认真研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全面贯彻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精神,明确历史学科的功能定位、考查目标和考查要求。”重庆一中历史教师谢宏强认为,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历史学科考试已经实现由“知识能力立意”的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评价转变。历史试题的考查直接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乃至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的综合输出。
其次,谢宏强认为,复习备考中应该重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典型试题及说明”和“教学与评价案例”,注重试题设计的新要求、新视角与新的呈现方式,加强对新情境的挖掘和运用,增强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徐奉先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中指出,历史科试题的情境按照素材可以分为4类:
1.学习情境,指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问题。
2.生活情境,指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包括长辈的回忆、影视剧、名胜古迹中的问题等。
3.社会情境,指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包括社会风俗的来源、国际争端中的历史背景问题等。
4.学术情境,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包括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
历史学科的试题情境是学科前沿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历史科试题的情境对历史教学具有引导意义,是历史科评价的必要依据和重要标准。复习过程中要引入不同类型的情景材料,提高学生对新材料新情景的解读能力。
其三,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打开历史视野,加强知识的网格化、体系化与历史思维的逻辑化,加强从大时段、全空间视角考察与认识历史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综合输出能力训练,强化学生在新材料新情景背景下综合化、自主化运用历史术语答案的能力。
此外,强化对新题型的训练,如组合选择题、不同类型开放性试题。
化学
避免盲目刷题,规范答题书写
“化学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通过真实情景,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践行核心素养。”重庆外国语学校化学教师何佑伟分析。
后期复习中,何佑伟建议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课程标准,重视回扣教材。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熟练掌握教材出现的实验模型和典型习题。二是进行专题复习,建立思维模型。如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有机物参与的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三是精做高考真题,避免“题海”战术。以往年真题为素材,仔细揣摩其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避免盲目刷题。四是适当定时练习,规范答题习惯,对“套路”问题,可适当进行储备。
地理
通过“图文表”的深入解读考查学生综合思维
重庆一中地理教师吴文成称,本次试题通过全面的“图、文、表”素材引导考生进行综合思维应用、考查考生学科综合方法和综合能力。
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吴文成建议:要关注具体的地方地理现实,结合时政热点,以具体的案例来承载学科的高远立意。要构建起跨知识点、跨章节、跨册、跨版本的完整知识结构体系,做到无死角和盲点。还要根据《新课标》和《地理教材》全体系梳理各个知识点,在一定量的试题训练过程中,总结地理试题的命题规律(如方向、技法、设问等),提高应考能力(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思想政治
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养成解题反思习惯
重庆一中思想政治教师王刚认为,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首先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内在本质联系,在试题训练中探究答题思路和答案逻辑,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项突破。其次,要养成解题反思习惯,通过反思达到领会知识、畅通思路、提高悟性、突破创新的高阶思维目标。此外,要进一步明确答题的几个关键过程:输入—加工—输出,即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结合设问,调用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对材料进行整合加工;运用学科术语对答案进行阐述。
生物
以核心概念为中心,构建基础知识网
“此次试卷突出了主干基础知识理解层面的考查,强调实验技能的考查力度。”对于接下来的复习备考,重庆外国语学校生物教师季涛建议,要以核心概念为中心,构建综合知识网络,重视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阐述。还要从基本规律入手,培养综合思维,在高中生物学中,体现得比较多的基本规律是“统一规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相统一、微观与宏观相统一等。三是从热点话题入手,提高迁移知识的能力。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关于热点问题屡见不鲜,这类题型重在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理解方面的内容,同时更是考查如何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释、解决现实生活以及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 上一篇:高三英语听说考试备考建议
- 下一篇:答题技巧:先守易,再攻难
更多>>高校资讯
- 05/23宁夏:关于查询2024年普通高
- 05/23江苏: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体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现实与未
- 05/17职业规划中的误区与对策
- 05/17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
- 05/17从兴趣出发,规划未来职业
- 05/17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奠定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四大步骤
更多>>招生政策
- 12/04教育部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
- 12/04事关招生入学,教育部出手
- 12/0494所!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招
- 12/04合肥市中小学招生政策发布
- 12/04徐汇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常
- 12/04贵州:关于做好2025年高职院
- 12/04523所高校招收退役大学生士
- 12/04北大、清华等523所高校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