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抢跑”式学前教育:商业化助长因利害义
发布时间:2017-11-10 08:45 发布作者:中国阳光升学网 浏览量: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商业机构对学前教育领域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我国一家学前教育机构赴美上市,开盘即涨40%,更加大了市场的想象空间。
资本对学前教育领域的关注,有其商业逻辑。然而事涉教育,也令人有所担忧:如果仅以盈利为目的,学前教育或因利害义,有违孩子健康成长之道。
婴幼儿期是一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应该选拔最优秀的教师,配备较为优质的硬件条件。然而,目前国内相当比例的幼儿教师学历、能力等都难称优秀。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但短期内公办幼儿园供不应求的格局仍难改变。同时,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80后、90后父母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优质的学前教育成为稀缺资源,具有“稳定现金流”的早教市场受资本追捧,也属常态。有人预估,学前教育市场规模在千亿级。
不过,商业指标或许可以衡量许多领域的发展成就,但恰恰不适用于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因此,不宜放任商业力量野蛮生长。
如何向家长证明所提供的教育是“优质”的,从而吸引生源?目前,民办幼儿园多用机械填鸭方式,让孩子学到更多“知识”。这种做法以牺牲孩子心理健康为前提,屡受批评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成绩是显性指数,而心理健康是隐性指数。在目前教育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不了解、不尊重教育规律者,都容易做出功利的判断。
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虽然我国学前教育并没有升学率的要求,也没有任何知识学习型指标,但相当一部分家长都有“恨不得把小学的知识全部在幼儿园里教完”的“抢跑”心态。“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现实中却左右了无数家长。
要从根本解决学前教育的过度商业化问题,还需政府加大投入,以保证学前教育向公益普惠性方向发展。
更多>>高校资讯
- 05/12实用!高考志愿填报有何技
- 05/12高考填志愿攻略,不只有数
- 05/126日开始网上填报志愿!
- 05/12教育部:2025世界数字大会将
- 05/12河南省2025年高等职业教育单
- 05/12河北省2025年高职单招招生计
- 05/12深圳市2025年高等职业院校及
- 05/12上海市2025年中等职业学校及
更多>>招生政策
- 06/06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
- 06/06南大综合评价招生专业全面
- 06/062025年有何新变?五年培育效
- 06/06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
- 06/06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
- 06/06家长速看!官方最新回应
- 06/062025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
- 06/06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