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升学网-高校招生-招生咨询-招生报考-报考信息等权威的高校招生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心里辅导

制定合理目标提升备考动力
发布时间:2019-03-26 10:04 发布作者:中国阳光升学网 浏览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心理教师郭丽娜

  案例:

  高三一开学,父母就帮小毅制定了一个“小目标”——600分。好朋友看到他的目标后开玩笑说:“得了吧,你要是考600分,那咱们班同学都能上600分。”小毅不服气,觉得妈妈是对自己特别了解才定了这个目标,而且高的目标能让自己更有动力。

  经过一个学期努力,虽然前几次考试都离目标差很多,但没有打击小毅的士气,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努力,一定能实现目标。上学期期末考试后,小毅受到了打击——以目前的学习水平,他能上500分已经很不容易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这个目标,甚至对高考不抱希望。

  分析:

  对于高三生而言,目标的制定者必须是考生本人。他人可提供建议或资源,但不能代替考生决定。制定目标时,考生要选取适合自己的目标,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也不能设定太低的目标。目标的设定要能激发自己的最大动力。设置目标时,考生要考虑多层次、全面的目标,既要有长远目标指引方向,也要有短期目标得以执行,而非单一目标,且目标要明确、具体,并用计划详尽地列出条目。只有制定合理、科学、符合实际的目标,才能提升考生的备考动力。

  建议:

  自己制定目标

  考生要在充分尊重家人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现有水平制定目标。有的考生没有清晰的目标,依赖于父母。若父母对孩子的兴趣、性格、能力均比较了解,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则该目标比较合适;如果父母的目标离孩子的实际水平相差甚远,则可能影响考生的备考动力。

  制定合适目标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指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学生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考生在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最近发展区”,制定适合的、给自己“跳一跳”可以挑战的目标。目标太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就会很难达到,目标过小、轻而易举就能实现则会骄傲自满。当然,合适的目标并非一次制定,可不断调整和修正。考生制定目标后,可参考每次的考试成绩,与既定目标相比较,不断微调目标,进而激发内在动力。

  设立多层目标

  目标的设定不能是单一、片面的,要设定多层次目标,可按时间分别制定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高三生先要找准自身定位,设立长期目标——高考大目标。眼下已进入备考后半程,大目标不只是简单的考试分数,考生要开始考虑自己向往的学校和专业。由于考生对社会了解相对较少,可由父母、长辈或一些信赖的高考过来人协助搜集一些院校和专业情况,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

  在建立长期目标的基础上,高三生要制定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对于一部分考生来说,高考大目标的激励作用有限。考生在某次考试出现较大失误时,可能会因为没有短期目标而长时间不能自拔。因此,高三生要提前设立适合自己的短期目标,例如下次月考如何、下次测验如何、下次模拟测试如何,甚至当晚的作业如何等,以便及时强化,使自己始终朝着螺旋上升的趋势发展。对于各个目标的制定,考生要结合自身实力与潜力,既要有挑战性、激励性,又不能好高骛远。

  目标明确具体

  心理学分析表明,唯有清晰的目标定位才能明确奋斗方向,提高复习备考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考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目标要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不少高三生制定目标的内容较含糊,往往只是“我要上重点”或“要考取一所本科院校”,但具体到哪所学校、该校的哪个专业、选择专业后将来可从事的工作、往哪个方向发展、如何达到目标、每一步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等,都只停留在概念层面。为此,考生制定目标时,要尽量详细,将完成目标的各个步骤——近期的、远期的、不同层面的目标记录下来,最大限度地将目标具体化。

  落实目标详尽计划

  高考是一场持久战,明确目标是成功的关键。但仅有目标远远不够,还要有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高三生要每天对照计划和措施落实,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中累积自信,从而获得更多正能量。需要注意的是,高三复习计划和措施因人而异,不能盲目照搬,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

  与制定目标相同,在制订了具体的计划方向后,下一步就是对计划分阶段、分层次细化。备考后半程,考生的计划越详细、越具体,越有利于高考备考。计划的具体性会使可操作性和检测性提高。而且目标越具体,对于考生提升成绩也越有利。

来源于:http://www.zgygsx.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更多信息请点击关注:阳光高考 阳光升学 报考信息 高校招生 高考志愿 招生考试报 北京考试院 河北考试院 山东考试院 广东考试院 山西考试院 陕西考试院 四川考试院 广西考试院 甘肃考试院 宁夏考试院 内蒙古考试院 河南考试院 湖南考试院 湖北考试院 贵州考试院 黑龙江考试院 辽宁考试院 吉林考试院 安徽考试院 福建考试院 浙江考试院 云南考试院 青海考试院 西藏考试院 新疆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