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锚定方向 规划引领未来_阳光升学网-高校招生-招生咨询-招生报考-报考信息等权威的高校招生服务平台 

阳光升学网-高校招生-招生咨询-招生报考-报考信息等权威的高校招生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职业规划

生涯锚定方向 规划引领未来
发布时间:2025-01-14 06:33 发布作者:中国阳光升学网 浏览量:

 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自今年10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启动以来,各地校赛、省赛正如火如荼。大赛面向高校低年级学生设成长赛道,面向高年级学生设就业赛道,充分发挥了“生涯教育的大课堂、人才供需对接的大平台、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大市场”作用。

  以赛促学

  引导学生以青春助力国家发展

  “每一次回看潘磊师兄在基层奉献和耕耘的视频,我都很受鼓舞,到基层去的志向更坚定了。”西南石油大学校赛现场,参加就业赛道的2025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郭阳的讲述打动了评委,并获得校赛金奖。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能为学生提供强劲的生涯发展动力。”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教学赛道银奖的西南石油大学教师张亦弛说,思想引领应该深度融入生涯课程、咨询辅导、实习实践,贯穿育人全过程。

  在宁波大学的赛场上,学生们展现的职业理想缤纷多彩:教育领域的专家、乡村发展的引路人、前沿技术的探索者、传统技艺的传承者……

  “学生的职业目标多元化,规划路径明确而具体,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反映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宁波大学相关负责人说。

  引导大学生以青春助力强国建设伟业,北京市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百场宣讲活动;东北林业大学以大赛为契机,同步设置主题座谈会,用大赛选手实践分享激励毕业生投身祖国林业草原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一线;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理想巴蜀”工匠巡讲、“爱我国防”主题宣讲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身学业与职业发展,在服务国家发展中贡献力量。

  以赛促教

  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11月初,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张波看到大赛报名消息后,主动报名参赛。“大赛不仅使我明确了职业目标与求职路径,更从专业知识、求职技巧等多方面锻炼了我的求职综合能力。”张波说。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是生涯教育的一个有力载体,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生涯教育对大学生了解国家和行业需要,制定长远目标、稳步学习成长、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有很好的根基作用。高校应积极探索生涯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从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构建各具特色的生涯教育体系,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中国矿业大学学工处教师路振花说。

  大赛期间,各高校发挥自身特长与优势,创新大学生生涯教育举措,开展了更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活动,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助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同济大学举办了职业规划嘉年华活动,邀请众多业界领军企业的近40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来校为学子们提供指导。云南大学加强13个校级生涯工作室和校内外就业导师库建设,提供实践研学、个案咨询、权益维护等指导和服务。西南医科大学聚焦转变学生的职业认知和择业观念,设立专项资金支持10个职业体验项目,组织学生赴医药企业开展沉浸式职业体验活动。北京交通大学从“专业—学业—就业—职业—事业”五业一体的角度,构建了“一课堂、双平台、三维度、四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生涯服务,提升求职竞争力。

  以赛促就

  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奔赴”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开赛以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动员1万余名学生参赛,参与率超过90%。

  “我们邀请中联重科、蓝思科技等省内制造业龙头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担任职规赛评委和指导专家,赛事现场直接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位负责生涯指导的教师表示,大赛不仅帮助师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理念并落地实施,而且有效地为企业输送了对口人才。

  大赛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实还原求职场景,同期举办访企拓岗、校园招聘等系列活动,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搭建了校企供需对接的新平台。

  自大赛启动以来,北京建筑大学同步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9场,参会企业3600余家,提供岗位20余万个;深入推进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与26家建筑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对接交流活动,与3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订单式实践实习项目。湖南师范大学举行了6场招聘会、156场宣讲会,邀请848家企业来校招聘,提供3478个岗位,招聘需求约4.3万人,1.8万人次参与。苏州大学除了为获奖选手颁发相应奖金、荣誉证书,还为学生颁发姑苏区政府实习直通卡,提供就(创)业辅导、人才乐居、岗位推荐等服务,助力学生高质量实习就业。四川省教育厅统筹推进主体赛事的同时,积极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3万余个,校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000余项。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28日 第02版

作者: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