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护好青少年的“心”世界?
发布时间:2024-11-19 01:53 发布作者:中国阳光升学网 浏览量:
△ 10月11日,《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外公布。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正式颁布,但这部法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规定相对笼统,相应的地方法规在细化实施方面也一直存在不足。因此,《条例》的颁布至关重要,将有力地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学生健康心理工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俞国良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如今,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攀升,相关法律法规在进一步完善的同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仍层出不穷。受访专家普遍表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个体、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全方位综合治理。
“心”问题仍是大问题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普遍且严重的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地图》显示,根据对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接近10万名13—18岁青少年受访者的调查,约有25%的人群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约1.4万名青少年(14.4%)认为自己幸福感较低。
△ 10月23日,山东省某高中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户外活动。
目前任职于河北省邯郸市某所高中的王文(化名),作为科任老师时兼任过为期一年的心理老师。焦虑、自我封闭、拒绝沟通以及自我观念缺失、压力过大等是他兼任心理辅导老师时所接触到的孩子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难题,王文所在的学校特别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了3名心理老师,他们同时担任学科教学与心理辅导的双重职责。王文作为心理老师时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为来到心理咨询室的学生提供简单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王文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完成授课、备课、批改作业以及课堂管理等作为科任老师的职责后,他有时确实难以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情绪及其行为。此外,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之初,吸引了不少师生前往咨询,但其中不乏出于好奇心的探访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去往心理咨询室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少。
“客观而言,我认为一两次心理咨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状况,只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因为学业的安排,学生也很难抽出大量时间进行心理咨询。尽管学校和社会都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但这些措施大多只能起到暂时性作用,要想真正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面临的考验是十分艰巨的。”王文说。
“普遍化、低龄化、严重化是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发展趋势。”俞国良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社会的不确定性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种不确定性引发了诸多困扰。此外,文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加上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些因素共同加剧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频发。
“家”“校”角色到位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中不可或缺的课题。
王文告诉记者,当前青少年所产生的诸多心理问题,其根源多可追溯到个体的早年教养环境。
《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提到,家长重智轻德的功利主义倾向,可能是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例如,儿童时期频繁接收到来自父母关于失败的负面教育或承受“父母付出甚多,你需倍加努力”的重压,这些细微却持久的压力塑造了他们相对脆弱的性格基础。这一性格特质在后续长期的学业重负下,尤其是遭遇重大考试失利等关键节点时,便可能成为情绪崩溃的触发点。
△ 校园里一名教师正和孩子交流。(摄影/中新网贡嘎来松)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其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改善家庭教育能有效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
俞国良认为,家庭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自身的素质和言传身教。家长需不断提升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不良教养方式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2023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健全多部门联动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家校共育方面,我们也在努力,但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校和家长对于额外安排的活动都较为敏感,因此很多活动难以持续推进。学校之前曾考虑过专门通知家长来学校开会,向他们传授一些心理辅导的方法。现在则尝试将其融入日常同家长的交流中。”王文说。
王文认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对待学生时应首先重视并倾听他们的诉求。现在的孩子更敢于表达自我,但若他们的声音被忽视,问题就会变得难以解决。其次,应避免失败式与牺牲式教育,即不应过分强调父母的牺牲与孩子的失败,也不应采取放任自流、无所作为的放弃式教育。最后,家长和老师也应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综合家庭与学校的积极影响,更有效地培养孩子健全、良好的人格特征。
治欲病”“治已病”
199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明确指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个部门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要求有效开展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
△ 10月23日,山东省某高中心理老师在心理健康课堂《多彩的情绪世界》上辅导初中生进行小组讨论。
“青少年是教育的核心对象,学校作为连接各方的纽带,在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外,还应努力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羞耻感。”俞国良表示,“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在心理危机发生前面。我们现在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关键是问题萌芽阶段就要有所察觉,通过识别各种细微的症状来进行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认为,在“治欲病”“治已病”方面,需要从学校、家庭、卫生健康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不同主体角度共同发力。
俞国良还强调,如何有效筛选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育也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筛选机制与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及时且适当的帮助。
“目前我所在的学校建立了‘三级防控’机制,主要是在每个班级设立一个心理卫生委员,这些心理卫生委员负责了解班级同学的情况。随后,心理卫生委员将收集到的情况报告给班主任,再由班主任转达给心理咨询室的老师。通过三级防控体系,学校也能够从总体上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王文告诉记者。
更多>>高校资讯
- 05/23宁夏:关于查询2024年普通高
- 05/23江苏: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体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现实与未
- 05/17职业规划中的误区与对策
- 05/17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
- 05/17从兴趣出发,规划未来职业
- 05/17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奠定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四大步骤
更多>>招生政策
- 12/04教育部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
- 12/04事关招生入学,教育部出手
- 12/0494所!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招
- 12/04合肥市中小学招生政策发布
- 12/04徐汇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常
- 12/04贵州:关于做好2025年高职院
- 12/04523所高校招收退役大学生士
- 12/04北大、清华等523所高校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