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启动“卓越医师-科学家”项目!扩招至60人!
发布时间:2022-06-09 09:21 发布作者:中国阳光升学网 浏览量:
2022年起,清华大学将在医学实验班的基础上推出临床医学八年制(卓越医师-科学家)项目,培养强基础、重临床、具备深厚人文底蕴、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潜能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人民福祉。今年,“卓越医师-科学家”项目招生规模扩至60人。升级后,培养方案和课程系统更加优化,科研与临床结合更加紧密,国际化视野更加开阔,培养途径和出口更加多元,努力为国为民培育更多“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顶尖医师-科学家”。
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人民福祉。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将构建国家医药卫健战略科技力量作为2022年中国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开启了我国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清华大学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承担有为国为民培育优质医学人才的伟大重任。
清华大学医学学科依托自身优势,在过去二十多年建设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辉煌的成绩。自2009年始招收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医学实验班)学生,开创了“医师科学家”培养模式,在扎实稳定的医学教育探索中逐渐赢得医学界专家的高度认可,并通过了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认证。
2022年起,清华大学将在医学实验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医学教育模式,并将医学人才培养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工作之一,举全校之力,全方位大力度支持并打造临床医学教育新格局,推出临床医学八年制(卓越医师-科学家)项目,培养强基础、重临床,具备深厚人文底蕴、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潜能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即“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顶尖医师-科学家”,招生规模比之前增加一倍,扩招至60人。
相比于之前的医学实验班,升级后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卓越医师-科学家) 项目的培养方案和课程系统更加优化、科研与临床结合更加紧密、国际化视野更加开阔、培养途径和出口更加多元,为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打下综合智力基础。清华大学在原有知识体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优化,从基因-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环境-社会三个层次建立核心知识体系,同时建立临床技能、学术研究和领导能力体系;培养路径也更加灵活和多元,依托清华的传统理工科优势,开拓多学科医工、医理交叉;更加强调国际化培养,加强独立创新能力;在课程培养方案和结构上更加凝练精化,将融合国内外最优化的临床教学模式,如器官系统整合教学,强化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
医学院基本情况
清华大学医学院成立于2001年,2009年首届医学实验班开始招生,开启了为祖国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医师科学家”之路。经过十几年人才培养道路的开拓性探索与培养经验的不断积累,其独特的创新培养模式赢得医学界的认可和赞誉。
清华大学自2022年起,将“医学实验班”升级为“卓越医师-科学家班”,目标是打造兼具“良医、学者和领导者”三位一体新内涵的未来医学领军人才,即具备济世情怀与良医操守、宽厚人文科学基础、系统临床知识技能的良医;能够在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和创建新知识的学者;具有战略思维和善于合作的领导者。
“卓越医师-科学家班”学制八年,完成学业后将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MD)。入读卓越医师-科学家班中成绩优异者,有机会申请进入清华大学MD/PhD 一贯制博士培养项目。
办学实力
2012年,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清华大学成为第一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同时成为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在2016年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生物学科(包括基础医学系)名列全国第一。2021年在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清华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及成效获得了全面而充分的肯定,并获得最高级8年的认证通过时间。
国际交流
在过去的20年发展中,清华大学分别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墨尔本大学医学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清华医学生赴海外两所大学进行2-3年的全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训练。过去5年来,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医学院、梅奥医学中心等国际一流医学院、医疗机构和医学研究机构共建联合研究院、国际专科医院和专病医疗中心,提升专科医疗技术和创新研发能力,造就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的临床医学人才。未来还将进一步开拓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优秀医学中心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为清华医学生创造更多接受国际顶尖医学科研与临床训练的机会和稳定的平台。
课程设置
“卓越医师-科学家班”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志趣、因材施教,实行分阶段培养:
第一阶段:清华底色、夯实基础
1-3年级,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学生在清华大学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生命科学、医工交叉等通识和基础课程,为医学生打好宽厚的人文、科学、理工理论基础。通过开展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等完成医学基础阶段的课程学习,同时扩展“临床早接触”内容,让学生尽早熟悉医学的专业和职业特点,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医学生多样化发展以及培养医工交叉和转化医学人才的基础。本阶段可申请进入教授的课题组进行“科研早接触”,对感兴趣的领域开展科研早期接触,拓展在工科、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社科等各方面的交叉科研接触和探索,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同时注重临床思维培养的序贯性,使医学生具备对疾病系统理解能力。
第二阶段:因材施教、国际视野、复合交叉、能素拓展
本阶段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志趣和积累,为学生创造自由选择的多路径发展机会,包括但不限于:
1、4-5年级学生赴海内外顶级医学院校进行为期2年系统而完整的医学科学研究。学生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的研究方向。截至今年已有九届学生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院进行科研训练学习,未来会进一步开拓与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优秀医学中心的深入合作,为清华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提供更广阔而优质的国内、国外学习平台,为激发个人潜能和创造力提供更广阔空间。
2、选择以上路径的学生中成绩优异者,可申请进入清华大学MD/PhD一贯制博士培养项目,对2年的科研训练环节进行强化升级至3年,采用“3+3+3”一贯制培养模式,为有志向从事深入科学研究的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时间保障,为毕业时获得MD/PhD学位打下科研基础。
选择以上二个路径的学生完成2-3年完整科研训练后,将赴北京协和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等国内外的大型综合性医院进行为期3年规范而完整的临床训练,学习完整的临床医学课程,进行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系统性全面性的轮转实习,在顶尖医疗机构的临床环境中浸润学习,运用科研训练阶段所学拓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医研结合,为解决临床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开发新思路、新策略。
3、学生也可在4年级开始,先进行规范而完整的临床训练,直接衔接第一阶段完成的课程学习:学生在4-6年级至附属医院如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其它合作教学医院,开展为期3年的临床训练,提高临床知识技能,提升专业素养。本阶段中会引入赴海外顶级医疗机构的学习轮转,进行专科实习和顶点课程培训,加强临床训练的序贯性和标准化,注重学术研究的跨国交流,拓宽国际化视野,培养全球胜任力。
完成临床训练后,学生可选择在第7年级开始:
1)利用2年时间开展并完成医工交叉性学科或医疗管理类学科的科研训练,为未来成长为医学及其他学科复合型医师和交叉型人才打下重要的基础。
或2)利用3年时间开展并完成临床课题相关的科研训练,提高学生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将创新型研究成果转化于临床应用中的能力,达到学术水准的学生可同期获得MD/PhD学位,实现培养“多元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清华大学强化自身附属医院综合实力,临床医学院以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和住院-专科医师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培训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临床师资队伍。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开展了—教师培训计划、临床学者研究能力提升项目、青年教师海外学位研修项目,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学人才。建立医学教学工作评估机构,按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开展临床师资评估与认证工作。目前有带教师资34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4名,硕士生导师68名;国家临床执医实践技能考试考官47人,国家住培临床实践能力结业考核考官44人,国家专培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考官21人。
强化自身的同时,清华大学广泛吸收优质的临床教学资源——2006年教育部与卫生部积极推进清华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自2015年起,清华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临床阶段学习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包括所有临床课程学习,以及所有见习和实习轮转。2016和2022年,清华大学与北京协和医院签署协议,旨在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持续化、常态化、长期化的战略合作。
近几年清华大学与众多具备优质临床教学资源的医院达成教学合作关系,包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医院、厦门长庚医院等,未来将持续深化国际合作,高度整合国内外最优质的临床医学教学资源,为临床医学八年制班学生临床课程的学习和实习提供多元化的路径与选择。
就业去向
清华大学“卓越医师-科学家班”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广阔,此前的医学实验班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大部分进入国内外大型综合型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或到国内或海外高校从事临床医学博士后研究,部分毕业生到国家机关部门,为医疗政策的发展和改革献智献策。
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人民福祉。今年,“卓越医师-科学家”项目招生规模扩至60人。升级后,培养方案和课程系统更加优化,科研与临床结合更加紧密,国际化视野更加开阔,培养途径和出口更加多元,努力为国为民培育更多“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顶尖医师-科学家”。
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人民福祉。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将构建国家医药卫健战略科技力量作为2022年中国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开启了我国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清华大学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承担有为国为民培育优质医学人才的伟大重任。
清华大学医学学科依托自身优势,在过去二十多年建设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辉煌的成绩。自2009年始招收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医学实验班)学生,开创了“医师科学家”培养模式,在扎实稳定的医学教育探索中逐渐赢得医学界专家的高度认可,并通过了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认证。
2022年起,清华大学将在医学实验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医学教育模式,并将医学人才培养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工作之一,举全校之力,全方位大力度支持并打造临床医学教育新格局,推出临床医学八年制(卓越医师-科学家)项目,培养强基础、重临床,具备深厚人文底蕴、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潜能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即“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顶尖医师-科学家”,招生规模比之前增加一倍,扩招至60人。
相比于之前的医学实验班,升级后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卓越医师-科学家) 项目的培养方案和课程系统更加优化、科研与临床结合更加紧密、国际化视野更加开阔、培养途径和出口更加多元,为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打下综合智力基础。清华大学在原有知识体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优化,从基因-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环境-社会三个层次建立核心知识体系,同时建立临床技能、学术研究和领导能力体系;培养路径也更加灵活和多元,依托清华的传统理工科优势,开拓多学科医工、医理交叉;更加强调国际化培养,加强独立创新能力;在课程培养方案和结构上更加凝练精化,将融合国内外最优化的临床教学模式,如器官系统整合教学,强化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
医学院基本情况
清华大学医学院成立于2001年,2009年首届医学实验班开始招生,开启了为祖国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医师科学家”之路。经过十几年人才培养道路的开拓性探索与培养经验的不断积累,其独特的创新培养模式赢得医学界的认可和赞誉。
清华大学自2022年起,将“医学实验班”升级为“卓越医师-科学家班”,目标是打造兼具“良医、学者和领导者”三位一体新内涵的未来医学领军人才,即具备济世情怀与良医操守、宽厚人文科学基础、系统临床知识技能的良医;能够在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和创建新知识的学者;具有战略思维和善于合作的领导者。
“卓越医师-科学家班”学制八年,完成学业后将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MD)。入读卓越医师-科学家班中成绩优异者,有机会申请进入清华大学MD/PhD 一贯制博士培养项目。
办学实力
2012年,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清华大学成为第一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同时成为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在2016年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生物学科(包括基础医学系)名列全国第一。2021年在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清华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及成效获得了全面而充分的肯定,并获得最高级8年的认证通过时间。
国际交流
在过去的20年发展中,清华大学分别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墨尔本大学医学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清华医学生赴海外两所大学进行2-3年的全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训练。过去5年来,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医学院、梅奥医学中心等国际一流医学院、医疗机构和医学研究机构共建联合研究院、国际专科医院和专病医疗中心,提升专科医疗技术和创新研发能力,造就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的临床医学人才。未来还将进一步开拓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优秀医学中心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为清华医学生创造更多接受国际顶尖医学科研与临床训练的机会和稳定的平台。
课程设置
“卓越医师-科学家班”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志趣、因材施教,实行分阶段培养:
第一阶段:清华底色、夯实基础
1-3年级,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学生在清华大学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生命科学、医工交叉等通识和基础课程,为医学生打好宽厚的人文、科学、理工理论基础。通过开展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等完成医学基础阶段的课程学习,同时扩展“临床早接触”内容,让学生尽早熟悉医学的专业和职业特点,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医学生多样化发展以及培养医工交叉和转化医学人才的基础。本阶段可申请进入教授的课题组进行“科研早接触”,对感兴趣的领域开展科研早期接触,拓展在工科、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社科等各方面的交叉科研接触和探索,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同时注重临床思维培养的序贯性,使医学生具备对疾病系统理解能力。
第二阶段:因材施教、国际视野、复合交叉、能素拓展
本阶段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志趣和积累,为学生创造自由选择的多路径发展机会,包括但不限于:
1、4-5年级学生赴海内外顶级医学院校进行为期2年系统而完整的医学科学研究。学生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的研究方向。截至今年已有九届学生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院进行科研训练学习,未来会进一步开拓与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优秀医学中心的深入合作,为清华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提供更广阔而优质的国内、国外学习平台,为激发个人潜能和创造力提供更广阔空间。
2、选择以上路径的学生中成绩优异者,可申请进入清华大学MD/PhD一贯制博士培养项目,对2年的科研训练环节进行强化升级至3年,采用“3+3+3”一贯制培养模式,为有志向从事深入科学研究的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时间保障,为毕业时获得MD/PhD学位打下科研基础。
选择以上二个路径的学生完成2-3年完整科研训练后,将赴北京协和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等国内外的大型综合性医院进行为期3年规范而完整的临床训练,学习完整的临床医学课程,进行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系统性全面性的轮转实习,在顶尖医疗机构的临床环境中浸润学习,运用科研训练阶段所学拓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医研结合,为解决临床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开发新思路、新策略。
3、学生也可在4年级开始,先进行规范而完整的临床训练,直接衔接第一阶段完成的课程学习:学生在4-6年级至附属医院如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其它合作教学医院,开展为期3年的临床训练,提高临床知识技能,提升专业素养。本阶段中会引入赴海外顶级医疗机构的学习轮转,进行专科实习和顶点课程培训,加强临床训练的序贯性和标准化,注重学术研究的跨国交流,拓宽国际化视野,培养全球胜任力。
完成临床训练后,学生可选择在第7年级开始:
1)利用2年时间开展并完成医工交叉性学科或医疗管理类学科的科研训练,为未来成长为医学及其他学科复合型医师和交叉型人才打下重要的基础。
或2)利用3年时间开展并完成临床课题相关的科研训练,提高学生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将创新型研究成果转化于临床应用中的能力,达到学术水准的学生可同期获得MD/PhD学位,实现培养“多元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清华大学强化自身附属医院综合实力,临床医学院以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和住院-专科医师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培训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临床师资队伍。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开展了—教师培训计划、临床学者研究能力提升项目、青年教师海外学位研修项目,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学人才。建立医学教学工作评估机构,按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开展临床师资评估与认证工作。目前有带教师资34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4名,硕士生导师68名;国家临床执医实践技能考试考官47人,国家住培临床实践能力结业考核考官44人,国家专培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考官21人。
强化自身的同时,清华大学广泛吸收优质的临床教学资源——2006年教育部与卫生部积极推进清华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自2015年起,清华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临床阶段学习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包括所有临床课程学习,以及所有见习和实习轮转。2016和2022年,清华大学与北京协和医院签署协议,旨在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持续化、常态化、长期化的战略合作。
近几年清华大学与众多具备优质临床教学资源的医院达成教学合作关系,包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医院、厦门长庚医院等,未来将持续深化国际合作,高度整合国内外最优质的临床医学教学资源,为临床医学八年制班学生临床课程的学习和实习提供多元化的路径与选择。
就业去向
清华大学“卓越医师-科学家班”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广阔,此前的医学实验班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大部分进入国内外大型综合型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或到国内或海外高校从事临床医学博士后研究,部分毕业生到国家机关部门,为医疗政策的发展和改革献智献策。
清华临床医学八年制(卓越医师-科学家)学生毕业后,学校将会长期关注毕业生的发展,为毕业生提供职业发展的长期支持和帮助。在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中提供临床资源的最优化支持,为医学生成长为医生提供终身学习的综合智力保障,帮助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实现更多突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设置英才(博士后)项目已历5年,衔接国内著名医学院校临床8年制教学计划,进行为期3~4年补强和优化培育,序贯化全过程人才培养。
更多>>高校资讯
- 05/23宁夏:关于查询2024年普通高
- 05/23江苏: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体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现实与未
- 05/17职业规划中的误区与对策
- 05/17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
- 05/17从兴趣出发,规划未来职业
- 05/17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奠定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四大步骤
更多>>招生政策
- 12/04教育部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
- 12/04事关招生入学,教育部出手
- 12/0494所!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招
- 12/04合肥市中小学招生政策发布
- 12/04徐汇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常
- 12/04贵州:关于做好2025年高职院
- 12/04523所高校招收退役大学生士
- 12/04北大、清华等523所高校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