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培养地球科学特色一流本科人才_阳光升学网-高校招生-招生咨询-招生报考-报考信息等权威的高校招生服务平台

阳光升学网-高校招生-招生咨询-招生报考-报考信息等权威的高校招生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招生热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培养地球科学特色一流本科人才
发布时间:2022-03-07 15:48 发布作者:中国阳光升学网 浏览量:

“我们研究地球,就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说,“培养新时代的本科生,要让他们具有建设地球美好未来的信念和能力。”

  “从扎根本科教育一线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到改革创新、构建模式,到不断培养服务美丽中国、宜居地球建设人才,这条探索之路我们已经走了10年。”10多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坚持“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扎实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培养面向地球未来的一流本科人才。

  “心中装满祖国山河,才能成为一流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钱学森之问”,王焰新憋着一股劲。2011年初,他上任校长不到半年,就主持召开学校第一届本科教育教学会议,作了题为《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的报告。之后11年间,学校每年召开本科教育教学会议,不断深耕着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试验田”。

  “培养地球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着祖国和人民是首要的,不能你把他培养成精英,他心里却装满了精致的利己主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把培养心中装满祖国山河的人才作为一流本科建设的“必答题”。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地质学教师团队”牵头人龚一鸣教授强调,“品德高尚”是地大人才培养的头条标准,教师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结合。

  2021年9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最显著的标签是“敢闯会闯”,导师团队全是不同学科领域的大咖,在培养环节上实行“探索和猜想计划”。杨谨菲是入选未来技术学院的第一批学员,她的家乡经常发生地震和泥石流,她从小的梦想就是能预测和防治这些灾害。“在这里,各类前沿科学触手可及,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未来技术,我期待能找到防治自然灾害的钥匙。”杨谨菲说。

  “地大的学科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一流本科建设要让学生掌握未来的技术,更要让他们立志为地球的未来服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上强调。

  “学生有了创新能力,才能真正称得上一流”

  “当前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个学科能够认识和解决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的人才,既要解决地球今天的问题,又要解决地球明天和后天的问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本科生院院长王华介绍,学校过去10年间积极构建“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着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学生有了创新能力,才能真正称得上一流。”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知识整合,学校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不断革新,通过实行大类培养、构建通识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我除了完成191个主修学分,还选了20个辅修学分来提升自己,不断练就‘真本领’让我忙得不亦乐乎。”资源学院大四本科生余司琪说。

  “没有固定的老师,却可选择最好的老师来上课;没有固定的专业,却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这是让李四光学院的学生们感到最得意的事情。早在2012年,学校就与中国科学院9家科研院所建立了“C2科教战略联盟”,成立了李四光学院,搭建了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科教协同育人平台。“不能把教学与科研割裂和对立起来,要让科研成为教学的源头活水。”2015年,推出“学术卓越计划”,建设一流特色学科,打造一流科学研究,2021年整合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9个科研平台组建了高等研究院,不断创新科教融合培养一流本科生的模式。

  董健彪是地球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2021年他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国赛上获得了金奖。他说,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院创新创业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向东介绍,学校系统构建了以意识激发、技能提升、课程教学、项目支撑、团队孵化、路演实战等环节为核心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了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以大自然为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质类专业学生必不可缺的环节,我们当时都很担心,因为疫情没法参加野外实践教学实习,那在地大的学习是不完整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的学生尹燕梁说,2020年6月,他参加了野外实践教学实习。

  “实践育人的优良传统我们绝不能丢”“野外实践教学是言传身教的最好机会”……2020年上半年,如何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又要抓好暑期实践,学校制定多套实习预案,组织200多名教师陆续带领2000余名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学生,分批次到秭归产学研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我们要培养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人才,学生的课堂不应只是在教室里,更应该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周建伟介绍,知行合一是地大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建校70年来形成了践行悟道的优良传统与教学特色,建立了北戴河、周口店、秭归、巴东等实习基地,每年超过5000人在基地实习实践,教育引导学生靠真才实学和实际业绩为国家和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王林清说:“要让学生在山川河流中乘风破浪,不但收获知识,而且收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奋斗豪情。”2021年,学校组建50支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和1200余支社会调查小分队,共计1万余名师生奔赴长江流域各地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讲、群测群防培训、现场考察实训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为共同保护长江、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