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大学生支持高校开设理财课
发布时间:2021-05-18 14:16 发布作者:中国阳光升学网 浏览量:
大学生“试水”理财市场,还需金融教育机制和监管保驾护航——
超八成大学生支持高校开设理财课
别看邵一迪今年才大三,但她已经“有不少积蓄了”。
邵一迪的大学坐落在一个地级市,物价水平不高。这让每个月有1500元生活费的她总能有所结余,“每到月底钱包还能剩个七八百元”。除此之外,她利用寒暑假勤工俭学,再加上每年过年收到的压岁钱,到现在,她已经攒了一笔对大学生来说不菲的积蓄。面对这笔积蓄,邵一迪第一次萌发了“闲钱多赚”的念头。
Mob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韭零后”基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2020年新增移动互联网“基民”用户6000万,90后占比近50%。90后、00后年轻人成为“新基民”的主力,深刻影响着基金市场,也呈现出一种新的“投基”模式。
面对新兴的“投基”模式,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1863名在校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2.66%受访者表示支持大学开设理财课程,2.47%表示反对,另有14.87%表示开不开都可以。
“闲钱多赚”,大学生开启理财新尝试
邵一迪学的不是金融专业,第一次产生理财念头,是无意间在支付软件中看到一条四字广告,“‘闲钱多赚’四个字特别吸引我,觉得完全符合我的现状。”抱着“找到一个让钱生钱办法”的信念,邵一迪开始尝试一份新鲜的理财产品——保险。“我在余额宝放的钱是保险里的三四倍,但是保险理财的收益和余额宝一样多。”在她看来,自己“让钱生钱”的小目标实现了。
有了新尝试后,邵一迪算是入了门。除了保险产品外,她陆续尝试了债券、基金等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对她来说,不同产品的尝试更像一种“升级打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不断学习知识,“不断充电”,从理财小白,到“经历了基场红绿交替的风浪”。
对于四川某高校的周红汝而言,购买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她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人给了周红汝一笔钱,专门用于投资,“在家人的带领下,我买了两支股票,加上运气加持,得到了非常可观的收入,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市场强大的力量。”
不过,理财新手们的“试水之旅”并非都是一帆风顺。体验到基金下跌的“阵痛”后,就读于河南一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刘建辉产生了“再也不买”的想法。他曾在手机上收到推荐理财产品的文章或广告,这让他不免有些好奇。了解了一些理财知识、衡量了风险之后,他用一些闲钱购买了基金产品。“大概过了20天,就赔了十分之一。”刚刚燃起的好奇心一下就被浇熄了。不过在他看来,“这也是一次生活体验。”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受访大学生中19.27%大学生曾有过购买股票、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的经历,51.32%受访者表示有过购买理财产品的想法,但目前还没有行动。此外,29.41%受访者表示并未产生过购买想法。调查结果显示,82.50%受访者理财的资金来源是生活费结余,38.86%为父母资助,兼职、实习获取的收入,奖学金、助学金等学业奖励也是大学生理财资金的主要来源(30.06%)。此外,1.61%大学生以借款形式进行理财投资。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爱君分析,目前有许多大学生加入理财大军,一方面是因为金融服务模式进行了线上服务创新,服务人群覆盖面广、接受服务的便利性强、金融产品创新普惠化,这让当代大学生有了认识和接受金融服务的机会。此外,现在支付产品和理财产品的融合,让大学生在接受其他金融服务的同时,就很容易接触到各类理财产品。另外,一些大学生的生活费有结余,或者有一些收入,都给大学生带来理财的本金。
在李爱君看来,许多人大学阶段就开始理财的现象,说明我国金融服务普惠性在提高,国民金融意识在增强。“同时它也说明了我国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所以大学生虽然是没有资金收入、风险认识不强的群体,却也成为理财服务的对象。”
学习理财渠道“五花八门”,大学生最看重理财产品稳健性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尽管理财市场日益多元化,大学生接触理财产品的渠道也愈发丰富,但是大学生学习理财知识的渠道却有待健全。调查结果显示,58.62%受访大学生通过媒体平台进行自学,47.72%受访大学生通过课堂、相关讲座进行学习,39.35%受访大学生通过亲朋好友介绍进行学习。另有11.65%受访者表示并没有正规途径进行学习,用“道听途说”来形容自己接触到的理财知识。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两年多理财经验的管思衡算是一个“老基民”。刚上大学时生活费不太够用,他萌生了通过理财“开源”的想法。自学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老师香帅的金融学课程后,他向父母提出,预支1年的生活费用于理财,1年内不再开口要生活费。起初妈妈不太同意,但爸爸鼓励他尝试。“他还说如果我真的亏得裤子都不剩,还是会给我一些接济。”
把网课上学到的如何挑选股票、基金,怎样读懂图表和数据应用到“实战”的前两个月,他很快小赚了一笔,“大概10%左右”。正高兴着,他就和全球股民、基民一起遭遇了“大阴线亏损”,1万元亏损了2000元左右。火一下烧到了这个新手的眉毛。他把所有资金都拿出来重新配置,一半储蓄,另一半购买基金,每只基金只投入1000元到2000元。大三他又向家人预支了生活费,整个2020年,他的本金获得的收益达到75%。
对于邵一迪而言,微信公众号、知乎金融大V等自媒体平台是她学习理财的重要途径。这位理财届的“小白”正在通过各种渠道,为自己的“小金库”添砖加瓦。在外人看来,邵一迪“没少赚”,但她依旧保持着清醒的理财思路,坚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她称自己是组合理财型选手,身为大学生的她知道自己没办法将大量精力投入在理财上,“理财资金的涨跌只能通过理财产品组合收益来平衡,相比赚很多钱,稳健对我来说更重要。”
李爱君表示,大学生理财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产品风险性是否准确和风险评估是否合规。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李爱君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风险低的产品。
中青校媒调查也发现,面对日益丰富的理财产品类型,经济能力并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最注重理财产品的稳定性,81.27%受访者表示会选择有收益但风险相对较低的产品。
大学生需要金融教育机制和监管保驾护航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75.15%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培养自己的投资理财意识、方法十分重要;66.67%表示大学生应以学习建立理财意识为主,并适当加以实践;59.21%表示学校应该为大学生普及基本的理财知识;24.28%表示大学生在还未有独立经济能力时,尽可能不接触理财产品;18.89%表示应当对大学生理财予以技术和政策保护,避免大学生过度理财。另有7.94%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不应该参与任何形式的理财投资。
针对“大学生该不该理财”这个问题,邵一迪坦言,大学生购买理财产品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要思考自己是否有承担风险的能力。
在邵一迪看来,大学开设金融安全知识课程的必要性很高,但是对“大学生如何理财”相关课程的开设持保留意见。邵一迪比较担心授课老师对相关知识的专业程度,以及课堂理论知识和现实情况脱节等问题。“不过,如果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我还是愿意去听听看。”
周红汝对大学生学习理财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在她看来,学习理财的过程中,可以慢慢了解怎样用钱会更有意义,建立起健康的金钱观。“不要盲目跟风,量力而行,多学习”,是周汝红给理财新手的建议。
管思衡买了一本《千年金融史》,看过历史中的狂风巨浪后,他更理性地看待市场规律,也能让自己用平常心看待各种变化。“新手还可以去证券类App开设一个新手账号,不用真的投入本金,但可以练习如何理财,给以后积累经验。”
“量力而行”是他理财两年后总结的心得,“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去尝试,但如果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闲钱,就不要看别人赚钱也心痒,千万别为了理财而贷款。”
虽然已经有了两年理财经验,但孙熠君表示自己还不是很了解该如何更好地选择基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孙熠君觉得,大学生理财,应该以建立理财意识为主。
李爱君表示,相关部门应该建立金融教育机制,并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通过教育和监管,保护大学生投资群体的合法利益。
超八成大学生支持高校开设理财课
别看邵一迪今年才大三,但她已经“有不少积蓄了”。
邵一迪的大学坐落在一个地级市,物价水平不高。这让每个月有1500元生活费的她总能有所结余,“每到月底钱包还能剩个七八百元”。除此之外,她利用寒暑假勤工俭学,再加上每年过年收到的压岁钱,到现在,她已经攒了一笔对大学生来说不菲的积蓄。面对这笔积蓄,邵一迪第一次萌发了“闲钱多赚”的念头。
Mob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韭零后”基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2020年新增移动互联网“基民”用户6000万,90后占比近50%。90后、00后年轻人成为“新基民”的主力,深刻影响着基金市场,也呈现出一种新的“投基”模式。
面对新兴的“投基”模式,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1863名在校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2.66%受访者表示支持大学开设理财课程,2.47%表示反对,另有14.87%表示开不开都可以。
“闲钱多赚”,大学生开启理财新尝试
邵一迪学的不是金融专业,第一次产生理财念头,是无意间在支付软件中看到一条四字广告,“‘闲钱多赚’四个字特别吸引我,觉得完全符合我的现状。”抱着“找到一个让钱生钱办法”的信念,邵一迪开始尝试一份新鲜的理财产品——保险。“我在余额宝放的钱是保险里的三四倍,但是保险理财的收益和余额宝一样多。”在她看来,自己“让钱生钱”的小目标实现了。
有了新尝试后,邵一迪算是入了门。除了保险产品外,她陆续尝试了债券、基金等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对她来说,不同产品的尝试更像一种“升级打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不断学习知识,“不断充电”,从理财小白,到“经历了基场红绿交替的风浪”。
对于四川某高校的周红汝而言,购买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她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人给了周红汝一笔钱,专门用于投资,“在家人的带领下,我买了两支股票,加上运气加持,得到了非常可观的收入,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市场强大的力量。”
不过,理财新手们的“试水之旅”并非都是一帆风顺。体验到基金下跌的“阵痛”后,就读于河南一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刘建辉产生了“再也不买”的想法。他曾在手机上收到推荐理财产品的文章或广告,这让他不免有些好奇。了解了一些理财知识、衡量了风险之后,他用一些闲钱购买了基金产品。“大概过了20天,就赔了十分之一。”刚刚燃起的好奇心一下就被浇熄了。不过在他看来,“这也是一次生活体验。”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受访大学生中19.27%大学生曾有过购买股票、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的经历,51.32%受访者表示有过购买理财产品的想法,但目前还没有行动。此外,29.41%受访者表示并未产生过购买想法。调查结果显示,82.50%受访者理财的资金来源是生活费结余,38.86%为父母资助,兼职、实习获取的收入,奖学金、助学金等学业奖励也是大学生理财资金的主要来源(30.06%)。此外,1.61%大学生以借款形式进行理财投资。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爱君分析,目前有许多大学生加入理财大军,一方面是因为金融服务模式进行了线上服务创新,服务人群覆盖面广、接受服务的便利性强、金融产品创新普惠化,这让当代大学生有了认识和接受金融服务的机会。此外,现在支付产品和理财产品的融合,让大学生在接受其他金融服务的同时,就很容易接触到各类理财产品。另外,一些大学生的生活费有结余,或者有一些收入,都给大学生带来理财的本金。
在李爱君看来,许多人大学阶段就开始理财的现象,说明我国金融服务普惠性在提高,国民金融意识在增强。“同时它也说明了我国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所以大学生虽然是没有资金收入、风险认识不强的群体,却也成为理财服务的对象。”
学习理财渠道“五花八门”,大学生最看重理财产品稳健性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尽管理财市场日益多元化,大学生接触理财产品的渠道也愈发丰富,但是大学生学习理财知识的渠道却有待健全。调查结果显示,58.62%受访大学生通过媒体平台进行自学,47.72%受访大学生通过课堂、相关讲座进行学习,39.35%受访大学生通过亲朋好友介绍进行学习。另有11.65%受访者表示并没有正规途径进行学习,用“道听途说”来形容自己接触到的理财知识。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两年多理财经验的管思衡算是一个“老基民”。刚上大学时生活费不太够用,他萌生了通过理财“开源”的想法。自学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老师香帅的金融学课程后,他向父母提出,预支1年的生活费用于理财,1年内不再开口要生活费。起初妈妈不太同意,但爸爸鼓励他尝试。“他还说如果我真的亏得裤子都不剩,还是会给我一些接济。”
把网课上学到的如何挑选股票、基金,怎样读懂图表和数据应用到“实战”的前两个月,他很快小赚了一笔,“大概10%左右”。正高兴着,他就和全球股民、基民一起遭遇了“大阴线亏损”,1万元亏损了2000元左右。火一下烧到了这个新手的眉毛。他把所有资金都拿出来重新配置,一半储蓄,另一半购买基金,每只基金只投入1000元到2000元。大三他又向家人预支了生活费,整个2020年,他的本金获得的收益达到75%。
对于邵一迪而言,微信公众号、知乎金融大V等自媒体平台是她学习理财的重要途径。这位理财届的“小白”正在通过各种渠道,为自己的“小金库”添砖加瓦。在外人看来,邵一迪“没少赚”,但她依旧保持着清醒的理财思路,坚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她称自己是组合理财型选手,身为大学生的她知道自己没办法将大量精力投入在理财上,“理财资金的涨跌只能通过理财产品组合收益来平衡,相比赚很多钱,稳健对我来说更重要。”
李爱君表示,大学生理财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产品风险性是否准确和风险评估是否合规。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李爱君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风险低的产品。
中青校媒调查也发现,面对日益丰富的理财产品类型,经济能力并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最注重理财产品的稳定性,81.27%受访者表示会选择有收益但风险相对较低的产品。
大学生需要金融教育机制和监管保驾护航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75.15%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培养自己的投资理财意识、方法十分重要;66.67%表示大学生应以学习建立理财意识为主,并适当加以实践;59.21%表示学校应该为大学生普及基本的理财知识;24.28%表示大学生在还未有独立经济能力时,尽可能不接触理财产品;18.89%表示应当对大学生理财予以技术和政策保护,避免大学生过度理财。另有7.94%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不应该参与任何形式的理财投资。
针对“大学生该不该理财”这个问题,邵一迪坦言,大学生购买理财产品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要思考自己是否有承担风险的能力。
在邵一迪看来,大学开设金融安全知识课程的必要性很高,但是对“大学生如何理财”相关课程的开设持保留意见。邵一迪比较担心授课老师对相关知识的专业程度,以及课堂理论知识和现实情况脱节等问题。“不过,如果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我还是愿意去听听看。”
周红汝对大学生学习理财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在她看来,学习理财的过程中,可以慢慢了解怎样用钱会更有意义,建立起健康的金钱观。“不要盲目跟风,量力而行,多学习”,是周汝红给理财新手的建议。
管思衡买了一本《千年金融史》,看过历史中的狂风巨浪后,他更理性地看待市场规律,也能让自己用平常心看待各种变化。“新手还可以去证券类App开设一个新手账号,不用真的投入本金,但可以练习如何理财,给以后积累经验。”
“量力而行”是他理财两年后总结的心得,“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去尝试,但如果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闲钱,就不要看别人赚钱也心痒,千万别为了理财而贷款。”
虽然已经有了两年理财经验,但孙熠君表示自己还不是很了解该如何更好地选择基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孙熠君觉得,大学生理财,应该以建立理财意识为主。
李爱君表示,相关部门应该建立金融教育机制,并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通过教育和监管,保护大学生投资群体的合法利益。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在的金融现象大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如果遇到身边人因理财导致情绪波动,管思衡总会用金融课上听到过的一句话来宽慰他们。
更多>>高校资讯
- 05/23宁夏:关于查询2024年普通高
- 05/23江苏: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体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现实与未
- 05/17职业规划中的误区与对策
- 05/17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
- 05/17从兴趣出发,规划未来职业
- 05/17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奠定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四大步骤
更多>>招生政策
- 05/12安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体
- 05/12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
- 05/12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
- 05/12上海: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公
- 05/12黑龙江: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
- 05/12吉林:关于2024年高职高专单
- 05/12辽宁:2024年继续实施高校招
- 05/12内蒙古:关于做好2024年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