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南开大学“新文科”建设
发布时间:2020-06-28 14:42 发布作者:中国阳光升学网 浏览量:
新文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共聚“云端”热议“新文科”。会议引发广泛关注,吸引了近三千人线上线下同步与会。
会上,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致辞,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孙涛、外国语学院院长阎国栋、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邱汉琴、文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涂俊分别作精彩发言,从不同层面和层次分享了南开大学近年来对于“新文科”专业建设的理念与路径、建设经验与举措以及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与思考。
“新文科”助力“文科振兴”
2019年4月,教育部等13部门在天津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当前,推进“四新”专业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战略部署。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贡献卓著,是新文科建设工作的坚实基础,我们要抓住机遇、提高站位,集中优势力量、募集优势资源、凸显南开特色,把新文科建设工作做好。”2019年5月8日,南开大学召开了全校范围的首次新文科建设工作研讨会,校长曹雪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深厚的历史底蕴不能成为创新发展的包袱,要处理好底蕴深厚与跨越式发展、革命性创新之间的关系。”曹雪涛强调,面向未来,要有明确的举措,不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我们要明确目标,打造人文社会科学的新高地。”
当时正值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学校正全面实施“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战略部署文、理、工、医新百年发展蓝图,各项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事业发展再攀新高。“新文科”建设为百年南开“文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9年5月21日,南开大学发布《南开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简称“南开40条”),正式将“推动‘新文科’专业建设”写进了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案中。
“南开40条”提出: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理工科交叉融合,加强文科内部人文与社科的有机融合,将新技术融入文科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总结现有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促进文科专业优势互补,推进相关学科交融互渗、协同共享。围绕新时代中国话语构建与中华文化传播、国家软实力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方向,推动新文科项目建设。培育具有引领能力的新时代社会科学家,建设新文科高地,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纳入学校战略发展,融通科研与教学,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正在助力“新文科”建设在南开落地生根。
“四新”理念培育时代新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南开大学作为一所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悠久历史和厚重积淀的高等学府既已开始尝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学实验教学中心自1986年成立之初就开始探索“人文+科技”多学科交叉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于2012年获批之后成为全国唯一的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学校2001年创立“经管法班”、2006年创立“信息安全与法学双学位班”、2017年和2018年又分别设立“非通用语专业+人文社科专业”、PPE等,逐步形成了多种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聚合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学校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认真研判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发展变化,统筹考虑‘新的文科专业,文科的新要求’,以新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融合课程、教学方法等‘四新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王新生在研讨会上分享了南开大学“新文科”建设的一条“探路指南”。
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四新”理念正在引领学校“新文科”建设并开启新时代文科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新的培养目标,即培育充满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中国文化自信、有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学精神、关注全球化重大问题的国际化视野、使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中国文化的数字技能,践行育能致公,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构筑新时代一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新的课程体系,即着眼于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以强化“公能”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多学科渗透融通、与大类培养相适应的模块化的“通识+专业”课程体系。
新的融合课程,即通过文文互建、文理交叉、文工融合、技术融入等形式实现课程从“单学科知识传递”到“多学科知识构建”,推进具有实质性跨学科内容的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建设。
新的教学方法,即借力学业指导体系、助教体系、智慧书院等载体,以数字化教育革命拓展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线上线下的无边界教学空间,催生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新生态,促进有效教学和课程育人,构建师生共同体。不仅使教师的角色实现由“经师”到“人师”的转变,同时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抓”举措显现积极成效
结合“四新”理念,学校针对“新文科”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创新提出“四抓”举措,有效破除传统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固化和现有课程简单“拼盘”的痼疾,积极成效已初见端倪。
一抓跨学科团队建设。以基层教学组织形式组建跨学科、跨学院的课程教学团队,研讨确定新文科项目的培养方案,以复合型专业背景师资团队建设适配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从教研理论与教学实践角度全方位开展融合课程教学、研究与推广工作,促进融合课程建设提质增效,确保标志性教学成果得到培育凝练、辐射推广。
二抓融合课程建设。推动以项目为中心的融合课程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跨学科系列“课程串”设计与实施,开展不同学科教师围绕同一项目主题进行多学科视角协作式教学。通过加强师师、师生、助教、生生之间交流合作,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基于同一项目主题的“课堂知识传授+课外项目实践”相结合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有效提升多学科知识融合效果。目前学校已开设的15门服务学习系列课程是项目制课程建设的突出代表,实现了多学科知识传授与课外项目实践的有机统一。每年寒暑假,有成千上万的南开师生组成学习小组,深入开展“同学同研同行同讲”,实现了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实践的延伸,形成了师生学习共同体,也造就了南开特色的“师生四同”育人模式。
三抓“新文科”立项建设。根据学校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建设需求差异,以“四新”理念打破学科壁垒,引领传统文科专业转型提升、已有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升级改造,以及全新文科专业的规划构建。2019年和2020年以来,学校共立项新文科专业建设教改项目15项,学校将以教改项目为抓手积极推动构建科技人文、数字史学、数字经贸、智慧旅游等“新文科”专业。以2019年“南开大学服务学习课程群建设”的通识课教改立项为例,该项目由旅游与服务学院联合公共英语教学部、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医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共建完成。筹建于2013年的城市管理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契合,课程体系文理工的交叉融合,实验、实践课程教学方式上的创新,同时通过与格拉斯哥大学联合办学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已初步形成城市管理方向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完整体系,其专业影响力已稳居全国前三。
四抓“新文科”制度保障。学校成立新文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新文科建设顶层设计与改革工作,加强各部门间组织协同;成立由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专家组成的新文科校级教研团队,通过开展评优评先、教改立项等活动积极引导各学院开展“新文科”建设;推动与“新文科”建设需求相契合的跨院选课、教学奖励、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固牢新文科建设制度保障。
会上,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致辞,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孙涛、外国语学院院长阎国栋、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邱汉琴、文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涂俊分别作精彩发言,从不同层面和层次分享了南开大学近年来对于“新文科”专业建设的理念与路径、建设经验与举措以及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与思考。
“新文科”助力“文科振兴”
2019年4月,教育部等13部门在天津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当前,推进“四新”专业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战略部署。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贡献卓著,是新文科建设工作的坚实基础,我们要抓住机遇、提高站位,集中优势力量、募集优势资源、凸显南开特色,把新文科建设工作做好。”2019年5月8日,南开大学召开了全校范围的首次新文科建设工作研讨会,校长曹雪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深厚的历史底蕴不能成为创新发展的包袱,要处理好底蕴深厚与跨越式发展、革命性创新之间的关系。”曹雪涛强调,面向未来,要有明确的举措,不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我们要明确目标,打造人文社会科学的新高地。”
当时正值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学校正全面实施“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战略部署文、理、工、医新百年发展蓝图,各项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事业发展再攀新高。“新文科”建设为百年南开“文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9年5月21日,南开大学发布《南开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简称“南开40条”),正式将“推动‘新文科’专业建设”写进了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案中。
“南开40条”提出: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理工科交叉融合,加强文科内部人文与社科的有机融合,将新技术融入文科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总结现有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促进文科专业优势互补,推进相关学科交融互渗、协同共享。围绕新时代中国话语构建与中华文化传播、国家软实力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方向,推动新文科项目建设。培育具有引领能力的新时代社会科学家,建设新文科高地,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纳入学校战略发展,融通科研与教学,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正在助力“新文科”建设在南开落地生根。
“四新”理念培育时代新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南开大学作为一所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悠久历史和厚重积淀的高等学府既已开始尝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学实验教学中心自1986年成立之初就开始探索“人文+科技”多学科交叉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于2012年获批之后成为全国唯一的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学校2001年创立“经管法班”、2006年创立“信息安全与法学双学位班”、2017年和2018年又分别设立“非通用语专业+人文社科专业”、PPE等,逐步形成了多种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聚合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学校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认真研判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发展变化,统筹考虑‘新的文科专业,文科的新要求’,以新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融合课程、教学方法等‘四新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王新生在研讨会上分享了南开大学“新文科”建设的一条“探路指南”。
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四新”理念正在引领学校“新文科”建设并开启新时代文科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新的培养目标,即培育充满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中国文化自信、有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学精神、关注全球化重大问题的国际化视野、使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中国文化的数字技能,践行育能致公,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构筑新时代一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新的课程体系,即着眼于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以强化“公能”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多学科渗透融通、与大类培养相适应的模块化的“通识+专业”课程体系。
新的融合课程,即通过文文互建、文理交叉、文工融合、技术融入等形式实现课程从“单学科知识传递”到“多学科知识构建”,推进具有实质性跨学科内容的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建设。
新的教学方法,即借力学业指导体系、助教体系、智慧书院等载体,以数字化教育革命拓展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线上线下的无边界教学空间,催生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新生态,促进有效教学和课程育人,构建师生共同体。不仅使教师的角色实现由“经师”到“人师”的转变,同时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抓”举措显现积极成效
结合“四新”理念,学校针对“新文科”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创新提出“四抓”举措,有效破除传统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固化和现有课程简单“拼盘”的痼疾,积极成效已初见端倪。
一抓跨学科团队建设。以基层教学组织形式组建跨学科、跨学院的课程教学团队,研讨确定新文科项目的培养方案,以复合型专业背景师资团队建设适配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从教研理论与教学实践角度全方位开展融合课程教学、研究与推广工作,促进融合课程建设提质增效,确保标志性教学成果得到培育凝练、辐射推广。
二抓融合课程建设。推动以项目为中心的融合课程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跨学科系列“课程串”设计与实施,开展不同学科教师围绕同一项目主题进行多学科视角协作式教学。通过加强师师、师生、助教、生生之间交流合作,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基于同一项目主题的“课堂知识传授+课外项目实践”相结合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有效提升多学科知识融合效果。目前学校已开设的15门服务学习系列课程是项目制课程建设的突出代表,实现了多学科知识传授与课外项目实践的有机统一。每年寒暑假,有成千上万的南开师生组成学习小组,深入开展“同学同研同行同讲”,实现了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实践的延伸,形成了师生学习共同体,也造就了南开特色的“师生四同”育人模式。
三抓“新文科”立项建设。根据学校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建设需求差异,以“四新”理念打破学科壁垒,引领传统文科专业转型提升、已有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升级改造,以及全新文科专业的规划构建。2019年和2020年以来,学校共立项新文科专业建设教改项目15项,学校将以教改项目为抓手积极推动构建科技人文、数字史学、数字经贸、智慧旅游等“新文科”专业。以2019年“南开大学服务学习课程群建设”的通识课教改立项为例,该项目由旅游与服务学院联合公共英语教学部、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医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共建完成。筹建于2013年的城市管理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契合,课程体系文理工的交叉融合,实验、实践课程教学方式上的创新,同时通过与格拉斯哥大学联合办学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已初步形成城市管理方向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完整体系,其专业影响力已稳居全国前三。
四抓“新文科”制度保障。学校成立新文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新文科建设顶层设计与改革工作,加强各部门间组织协同;成立由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专家组成的新文科校级教研团队,通过开展评优评先、教改立项等活动积极引导各学院开展“新文科”建设;推动与“新文科”建设需求相契合的跨院选课、教学奖励、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固牢新文科建设制度保障。
全面建设“新文科”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秉承“文以治国”的百年办学理念,南开大学的探索还在继续……
更多>>高校资讯
- 05/23宁夏:关于查询2024年普通高
- 05/23江苏: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体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现实与未
- 05/17职业规划中的误区与对策
- 05/17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
- 05/17从兴趣出发,规划未来职业
- 05/17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奠定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四大步骤
更多>>招生政策
- 05/12安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体
- 05/12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
- 05/12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
- 05/12上海: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公
- 05/12黑龙江: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
- 05/12吉林:关于2024年高职高专单
- 05/12辽宁:2024年继续实施高校招
- 05/12内蒙古:关于做好2024年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