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惯性理性回归
发布时间:2019-03-26 10:00 发布作者:中国阳光升学网 浏览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工部心理教师张靖
高三新学期已开启,高考生是否面临这样的转换——从“睡觉睡到自然醒”到“起早贪黑上自习”,从“手机自由刷半夜”到“‘一模’‘二模’备战忙”,这样的转换让考生感到焦虑。前来咨询的考生轻则心情不佳、食睡不安、疲惫倦怠,重则两眼昏花、情绪崩溃、痛哭流涕。
牛顿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一定律表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即惯性,这是客观物体所固有的属性之一。诚然,作为物理世界的一分子,人类的身心也遵循这一定律。人类的心理惯性指“除非由于一个心理的动机而被迫改变现状,个体倾向于维持现状的特性”。可能是由于人们对损失的厌恶而导致了这一定律的产生。有位叫做David Gal的心理学家曾经让被试者在两个选择项当中做出选择。情境一是A选择项优于B,情境二是B优于A,情境三是A和B之间差别不大。在前两种优势明确的情况下,被试者会清晰挑选最好的决策。比如,若是被试者原来拥有的是A,在情境二中将会改成B;若是被试者原来拥有的是B,在情境一中将会改选为A。但是在情境三中,被试者更倾向于维持已有的决策,而不管原来拥有的是什么。因此,在不确定的处境中,人更多的会选择“维持现状”,因为风险最小,人的内心也讨厌改变更愿意维持现状。
解释了假期综合征的心理机制,接下来面对无精打采的孩子,有的父母急于知道应该做什么才能帮助孩子打起精神尽快回到高考状态中。上述分析提示一点——心理惯性是一种天然心理现象。我们要允许并等待它逐渐改变。在学校环境、恢复上课和日常学习的外力下,孩子是可以自然而然过渡到备考的状态,这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跨越。父母在无法遏制的焦虑和愤怒爆发前要觉察和反省自己的情绪到底来源于何处,是孩子真的消极怠“学”,还是自己无法控制孩子而产生的挫败感和愤怒。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后,父母就可帮助孩子做好回归学校的准备,以减少他们的焦虑和失落。从元认知角度看,孩子从假期玩乐状态转为学习状态需要“学习心向”存在。“学习心向”是个体对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是关于方向选择的一种倾向性,可理解为一种“开始学习”的心理准备。孩子先前的经验、态度、认知方式等都可构成一种准备状态,并影响后续的学习活动。这种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影响体现为,孩子可灵活做出适当的反应,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消极影响则体现为,孩子囿于固定方式,难以想出新方法或适应新环境,因而降低了学习活动的效能。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学业困难、人际交往不良的孩子,更容易被假期综合征锁定。因为放假让他们从无成就感的学业中解放出来,而回到“困境”更加困难。因此父母在开学初期可有技巧地唤醒孩子的“学习心向”,和孩子一起讨论上学期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与同学交往的愉悦,班级共同经历的开心过往,学校发生的种种趣事,帮助孩子做好再次回归学校的准备。
考生还可在潜意识里植入一种全新的心理周期。之所以觉得开学后低落和痛苦,是因为内心有这样的心理周期——“新学期开始就意味着假期的结束”,不妨试着换个思考——“新学期开始意味着下一个假期即将到来”,这样会觉得更有期待。
总而言之,在心理的世界中,事实并不那么重要,内在的感受和解释才更加真实。
来源于:http://www.zgygsx.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 上一篇:建立学习仪式感提高学习效率
- 下一篇:制定合理目标提升备考动力
更多>>高校资讯
- 05/23宁夏:关于查询2024年普通高
- 05/23江苏: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体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现实与未
- 05/17职业规划中的误区与对策
- 05/17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
- 05/17从兴趣出发,规划未来职业
- 05/17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奠定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四大步骤
更多>>招生政策
- 12/04教育部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
- 12/04事关招生入学,教育部出手
- 12/0494所!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招
- 12/04合肥市中小学招生政策发布
- 12/04徐汇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常
- 12/04贵州:关于做好2025年高职院
- 12/04523所高校招收退役大学生士
- 12/04北大、清华等523所高校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