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靠教学逆袭?毕业生对教学满意度高于本科
发布时间:2017-07-12 14:20 发布作者:中国阳光升学网 浏览量:
又到了一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季,每年这个时候,高职院校总会受到考生和家长们的各种质疑。虽然社会各方面都在强调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但当人们面对“自己家孩子”的事时,“能上大学就不去职校”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选择。
然而,不久前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虽然在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方面高职院校较本科院校偏低,但是毕业生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满意度、核心课程评价、任课老师与学生交流程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本科院校。
这一数据引起了不少考生家庭和教育专家的关注,为何高职院校的教学更受到学生的认可?这是否可以扭转人们对于高职的偏见?
高职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高于本科
近年来,对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讨论一直不断。有人说,如果能上本科就不要去读高职,一个本科学生的含金量怎么也比高职学生强;也有人说,近年来,二三本院校的办学质量还不如好的高职院校,与其上一个无用的差本科,不如去读高职学一门技术实用。
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对于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方面,2016届本科毕业生满意度为91%,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为89%。
然而,在教学和课程设计方面,2016届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为87%,高职院校毕业生为89%;本科毕业生对于核心课程满足度评价为72%,高职毕业生为74%;本科院校在校生到课率为86%,高职高专院校到课率高达91%。
对此,麦可思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娇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2013届到2016届毕业生的反馈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学满意度已经连续4年提升,从84%到89%。而且,这一指标每年都高于本科院校2到3个百分点,数据变化的原因包括实践环节、课程更新、核心课程以及师生交流这4个方面。
郭娇表示,“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看出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不论从毕业生还是在校生,不管从主观评价还是客观行为,不管是到课、测验这些学习过程里的投入还是毕业后的反馈来看,高职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更高。”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宇表示,“这是因为高职高专课程更实际一些,他们教的内容可能更符合他们工作的实际需要。”
陈宇说:“高职高专教育本身有就业教育的特点。教学课程和实际生产结合得比较紧密,这也是学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比较满意的一个原因,因为学生学了这个课程,到工作岗位上就可以用。”
学生对上高职和上本科的期待不同
近年来,“大学无用论”和高职院校日渐上升的“人气”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少职业院校校长因此认为,自己凭借教学内容就可以“碾压”本科院校,这一数据的出现更是让高职院校有了“骄傲”的资本。
对于这一问题,中国职教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理事长李志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定位不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两者的期待也不同。
李志宏表示,本科院校的学生对于大学的期望值会高一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可能是贫困家庭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是他们入学的主要目的,人的期望值不同,满意度也就不一样。
“越是低层次的学校,老师们就越全身心投入教学。而在高层次的大学里,老师的主要精力不在教学上,而在搞科研上,然而,学生期待有更多优秀的教授、院士直接授课,但是他们没有精力的时候,学生的满意程度就有了落差。”李志宏说。
李志宏表示,高职高专院校更专注教学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如今高职高专的生源越来越少,所以学校更会认真对待每个学生,防止学生退学。高职也需要借此树立自己的品牌,所以会更用心地对待教学任务。当然,高职的文化氛围不如老牌大学,老牌大学可能成材率更高”。
通过《报告》可以看出,对于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调查中一项“2016届毕业生与任课教师课下交流程度”的结果显示,2016届有52%的毕业生与任课教师“每周至少一次”和“每月至少一次”课下交流,其中本科毕业生有23%与任课教师“每周至少一次”课下交流,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34%)。
对此,陈宇表示,这是两种教育模式的不同。“高职高专不仅要教知识理论,更重要的是教实际操作和工作本领,这不是讲一堂课就完了,还需要反复地练习,需要老师‘耳提面命’、手把手地教,交流多一些也是很正常。但是,如今师生交流不够确实是本科院校的一个缺点”。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姜大源也认为,高职学生对课程满意是当然的,也是因为高职学生的课程是工学结合,本科生则离工作实践较远。
姜大源表示,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发等方面和本科院校相比有优势。“本科院校的学生从高考200分到600分都有,但是差几百分的学生用的课程体系和教材都是一样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学课程是‘躬行’的,不是‘纸上’的,这是高职教育成功的地方”。
高职发展不要跟着普通本科“乱跑”
高职院校的教学受到学生的肯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不仅是一种肯定,更应成为鞭策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力量。
《报告》显示,2016届本科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对于母校学生工作的满意度均为84%;本科毕业生对于母校生活服务的满意度为86%,然而高职毕业生对此的满意度仅为84%;对于是否推荐母校给亲朋好友就读的比例,本科毕业生为68%,而高职毕业生仅为64%。
郭娇表示,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报告》显示,49%的高职毕业生认为这是母校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本科为46%。其次是部分专业的核心课程满意度急需提高,以电子信息大类为例,核心课程满意度在高职各专业大类里最低,仅为65%,不仅低于高职总体水平(74%),也低于本科的工学(70%)”。
对此郭娇认为,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教学上有自己的特色优势,未来高职院校发展也应坚持“特色”这两个字。
姜大源也表示,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决不能放弃自己的特点,“不要跟着普通本科乱跑”。“坚持高职院校的特色就是指不忘初心,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因为高职院校是需求导向的,不是升学导向的。”
“所以职业教育要坚持三条:第一,职业教育必须要走出去,为国家大战略服务;第二,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第三,职业教育要起到精准扶贫的功能,职业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扶贫方式。”姜大源说。
姜大源认为,每种教育模式都有自己培育的目标,不能混为一谈。“高职教育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大国工匠。一个人可以15岁当博士,但是一个15岁的人绝对当不了大国工匠,大国工匠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在坚持特色的同时,高职院校在发展中也应有前瞻性。
陈宇表示,如今科学技术发展快,产业升级也非常快,产业结构正在变化,工厂里的生产技术在升级,生产在迅速数字化、程序化、智慧化。在这种变化中,企业对工人的要求已经不限于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工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要更加灵活,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创新精神。
“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要追踪技术革新和科技发展,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让学生掌握更新的技术,保持他们的优势。”陈宇说。
更多>>高校资讯
- 05/23宁夏:关于查询2024年普通高
- 05/23江苏: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体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现实与未
- 05/17职业规划中的误区与对策
- 05/17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
- 05/17从兴趣出发,规划未来职业
- 05/17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奠定
- 05/17高考后职业规划的四大步骤
更多>>招生政策
- 12/04教育部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
- 12/04事关招生入学,教育部出手
- 12/0494所!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招
- 12/04合肥市中小学招生政策发布
- 12/04徐汇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常
- 12/04贵州:关于做好2025年高职院
- 12/04523所高校招收退役大学生士
- 12/04北大、清华等523所高校承担